当前位置:西安康乐生物科技 > 养殖技术 >

全面带你了解鹅痛风,别再为此烦恼

来源:康乐生物发布时间:2020-06-01

自从2016年开始,许多场爆发了严重的以痛风为特征的疾病,主要感染4-16日龄的雏鹅雏鹅的死亡率很高,而且此类型的痛风并不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今天我们就来全面的谈谈鹅痛风。


鹅痛风是一种尿酸性代谢疾病,主要是由于鹅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者排泄障碍,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显著过高,形成高尿酸症,进而以尿酸盐形式关节囊、关节软骨、关节周围、胸腹腔及各种脏器表面和其他间质组织中的一种疾病。

鹅痛风主要分为关节型和内脏型两种,雏鹅发病主要以内脏型为主,也有两种并发的情况出现。关于内脏型痛风,发病鹅出现饮水量增加、精神沉郁、排白色石灰样稀粪。而关节型痛风,发病鹅出现关节肿大,跛行、行动迟缓、站立不稳,触摸有痛感,体温升高达42℃。


通过解剖死亡病鹅,可以发现病鹅的胸腹壁、心脏、肝脏、肠道、肠系膜、腹膜的表面有大量石灰渣样尿酸盐沉积。肾脏肿大,红白相间,呈花斑状,表面有尿酸盐沉着所形成的白色斑点。输尿管肿胀变粗,管壁中有大量白色尿酸盐沉积。严重者皮下可见白色尿酸盐沉积。关节腔内有白色或淡黄色尿酸盐沉积,有些关节面和周围组织坏死,关节腔表面发生溃疡、坏死、甚至糜烂。


在上面几段我们谈了一下鹅痛风的形成、症状和解剖特征,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在养殖过程中,都有哪些原因会导致鹅痛风发生。

01日粮蛋白水平过高

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,特别是含过多核蛋白性动物蛋白(动物内脏、肉骨粉、鱼粉、肉屑)过高。日粮蛋白水平过高就会使得尿酸的形成增多,血尿酸浓度升高,诱发肝肾损伤,导致尿酸盐在内脏器官表面沉积,而且雏鹅的肝肾功能本身发育不健全,最终导致鹅痛风的发生。

02育雏环境不佳

雏鹅本身体温调节能力差,消化机能不健全,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差,如果遇到饲养环境较差,极易染病和死亡。鹅舍内环境过冷或过热、通风不良、卫生条件差、地面潮湿、空气污浊、氨气浓度长期过高、鹅群密度过大、拥挤等均易发生痛风。这主要是因为空气污浊、氨气浓度高会对雏鹅呼吸道造成严重损伤,降低抵抗力,并且尿酸盐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,当环境温度过低时,雏鹅体内的尿酸盐更容易析出从而发生痛风的概率大大增加。

03星状病毒感染

近些年鹅痛风大范围的流行,和星状病毒有很大的关系,星状病毒可通过“粪-口”传播,而且也能垂直传播,所以说其传播能力不容小觑。星状病毒主要侵害雏鹅肾脏,可导致雏鹅生长缓慢以及尿酸盐在脏器表面大量沉积。据研究,被星状病毒感染发生痛风的雏鹅,传染性强,死亡率高。

04其他原因

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,矿物质比例的不合理,尤其是高钙低磷极易诱发痛风病症的出现。长期缺乏维生素A也会导致肾功能障碍,引发痛风。以及春秋时节雏鹅夜间报团取暖,而导致部分雏鹅水供应不足,也可诱发痛风和尿石的产生。除此之外,大量使用抗生素及其制品损害了肝肾功能也会导致痛风的发生。

如何防治

合理饲喂


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最好在16%-18%,特别减少动物性蛋白质的使用。其次保证饮水充足,控制好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,增加青饲料的供给。

改善养殖环境


育雏舍要保证温暖、干燥、空气流通、养殖密度适宜。一般来说,0-7日龄的雏鹅舍温在28℃左右,而随后其日龄的增加每星期下降2℃,但是昼夜温差不能超过2℃。相对湿度一般在60%-70%之间。除此之外,也要注意养殖密度,不能过于拥挤。

早期治疗


做好整个养殖环境的消杀工作,针对星状病毒的“粪-口”传播这一模式,做好粪便的清理。在饮水中添加5%的食用碱或者碳酸氢钠,加速体内尿酸盐的排出,雏鹅做好保肝护肾的工作,而针对星状病毒而导致的痛风症状,可以使用俄力士2号进行防治。


Copyright © 2019 西安康乐生物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术支持:西安康乐生物科技
首页
电话
短信
留言